日前,冯先生给老婆买了一辆电动汽车。有一天,他偶然发现在这辆车的A柱边上有个摄像头,翻看车辆说明书得知这个摄像头是用来感应疲劳驾驶的。冯先生想:这么说,我和老婆在车内的一举一动都时刻在摄像头的监视之下,岂不是一点隐私都没有了?
车内摄像头是否必需?
随着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如今的新能源汽车表面上看还是汽车的模样,而实际上它更像是一台巨大的、带有四个轮子的“智能手机”。这种“四个轮子的手机”,摄像头和传感器如同“神经系统”一般遍布全身,拥有了智能平台。每颗摄像头都相当于一只“眼睛”,它就像一把双刃剑,给用户提供便利和安全感的同时,又成了用户担忧泄露隐私的隐患。
我们由此发问,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车内摄像头是否必需?
目前自动驾驶发展的级别还在L2-L3阶段,人机共驾是目前的普遍现象。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对车辆驾驶人进行状态监测,以提高安全性。而如果要对驾驶人进行状态监测,主要就是监测驾驶人的眼神、表情、活动等,对于目前广泛应用的传感器而言,摄像头是最为理想、实用的方案,所以目前很多智能化较高的新能源汽车在车内都安装了摄像头。
业内专家称,以目前的机器学习能力,车内摄像头通过分析人脸,完全可以分辨出司机眼神是否飘忽,是否打哈欠,是否长时间闭眼,是否精力不集中等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给予提醒或者辅助,可以提高驾驶安全性。
小细节解决大问题
既然车内摄像头是必需的,那么车内人员的隐私该如何保护呢?文章开头的冯先生问道:这个车内摄像头是否能关闭?如何关闭?
一项对多家品牌车型的抽样调查表明,如今市面车型车内摄像头的关闭方式五花八门,有的车型甚至不能关闭。这说明在当下,汽车行业内还尚未对此事达成一致共识。
调查中发现,比亚迪是目前极少数使用车内摄像头盖板的汽车企业,唐EV、海豹DM-i、护卫舰07、方程豹、腾势D7或D9等车型均配有物理滑盖,以打消用户对隐私泄露的忧虑 ,软件+硬件双重防护,使得用户在车内获得双重安全感。
比亚迪这个小小的细节设计,实际上解决了用户担忧隐私安全的大问题,值得同行借鉴推广。
用户花几十万元选购了汽车,定然是基于对这一品牌的服务质量、口碑、安全、品质的信任,才把自己的安全与隐私交给汽车,而厂商作为能够直接接触到敏感信息的一方,对此负有不可逃避的责任,新华社曾评论道:“车内安装摄像头或许客观上在保证驾驶人和车辆安全等方面可以带来不少便利,但无论是什么程度的便利,都绝不能以随意让渡个人隐私和信息为代价。”
全方位保护用户信息安全
在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比亚迪可以说是如日中天,在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e平台3.0等核心技术的加持下,奠定了中国车市的王者地位。
“安全,才是一辆电动车最大的豪华”,比亚迪掌门人王传福这句名言足以体现出,安全已经成为比亚迪的内在基因。在用户信息安全保护方面,比亚迪也做到了业内领先,这一点恐怕很多人没有注意到。事实上,车内摄像头隐私保护只是比亚迪所打造的纵深信息安全防御体系当中的一小部分。
据了解,比亚迪的信息安全防御体系包含了车端到云端的多个维度,可以全方面保障用户的信息安全及驾驶安全,更难能可贵的是,它还让用户对自己的数据做到可知、可感、可控。无论是手机APP还是车机系统,比亚迪均为用户提供了权限管理方案,用户可自主选择对应的权限管理策略。同时,比亚迪开发的应用和系统,均采用安全策略防止自启动,为用户提供可自主控制的产品方案。
同时,比亚迪自觉主动接受监管机构监督,积极开展了各项数据安全与合规的认证工作。目前,比亚迪已获得R155(CSMS)、R156(SUMS)体系认证等安全认证,并通过了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三级认证。
智能电动汽车的发展离不开数据的产生与使用,完善智能电动汽车的用户隐私保护,才能让智能电动技术的普及给人们带来更好的驾乘体验。我们期待更多的车企像比亚迪一样,既让人们享受到技术带来的便利,又能以高水准的信息安全防御体系让用户放心。